相愛後怎能變知己?

相愛後怎能變知己?為什麼要變知己?在生理與心理都曾經那麼熟悉彼此的狀態下,當愛已遠走高飛,兩個人要裝作Nothing Happened,只因共同有過親密關係,所以更能了解對方,成為知己是最順理成章的發展? 

2015年,林嘉欣憑著《百日告別》拿下第52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除了讓人對這部原本就頗受好評的國片產生更高的觀影興趣外,一時之間,臉書上竟開始出現一些由男性所發表的PO文,像是:「林嘉欣是我學生時期的女神」、「她是我曾經迷戀過的美少女類型」…等等毫不遮掩的讚美言詞,以一種當初果然沒看走眼的方式來表達後青春期少男心中的仰幕之情。


Marc Jacobs 2016
■ 林嘉欣在《百日告別》中,細膩詮釋痛失摰愛後的心境轉折,贏得第52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林嘉欣的得獎電影《百日告別》預告

林嘉欣的外型與演員特質當然有其迷人之處,聽著從她口中吐出的台詞,搭配上她一切都合理的表情,自然而然就發散出一種能讓觀眾過癮的戲感。但她帶給我最深刻的印象與思考,卻不是來自於戲,而是一首由她所唱的廣東歌-《六樓后座》的其中一句歌詞:「相愛後怎能變知己」。


■林嘉欣演唱的《六樓后座》,以第一人稱表達與戀人分手後不想再勾勾纏的感情態度。
我不知道大填詞家黃偉文的這個問句是從何而來的靈感,可是它卻不徧不倚地正中我一顆撲通撲通不停狂跳的心(這情況就如同是對外太空發射信號多年,終於在某個不期而遇的Moment收到回覆一樣令人雀躍不已)。

是啊,相愛後怎能變知己?為什麼要變知己?在生理與心理都曾經那麼熟悉彼此的狀態下,當愛已遠走高飛,兩個人要裝作Nothing Happened,只因共同有過親密關係,所以更能了解對方,成為知己是最順理成章的發展?若是如此,為何不見Tom Ford在Gucci和Frida Giannini確定分道揚鑣時給予加油打氣?Dior在Raf Simons 掛冠求去時,沒聽見和John Galliano有過從甚密的傳聞?Jil Sander三進三出自己的同名品牌, 後續關係為何也未見熱絡?
■ (左)Tom Ford 於2004年離開Gucci 。(右) Frida Giannini,在長達近10年的任期後,也在2014年底與Gucci正式分道揚鑣。(中)在Gucci在新歡Alessandro Michele的帶領下,展現與過往截然不同的品牌風貌。

■ (左)Raf Simons在2015年10月宣告和Dior 說掰掰,結束三年半短暫的親密關係。(右) John Galliano歷經在2011年失言風波後, 現已情歸Maison Martin Margiela
所以說相愛後怎能變知己?
(感覺就連變普通朋友都有種技術上的困難和彆扭)

這道理雖看似清楚明白,可相愛後變知己的觀念,卻有時會被少數一些兩性專家、愛情電影、談話性節目,以「當不成情人,不如就當好朋友吧」的說詞包裝,美化成一種大人才有的成熟表現(好吧,或許有的人在某些特定情況下真的能作到,但到底是哪些人?他們的在相處與互動上真能作到心如止水嗎?)。

But,大人的成熟表現有很多種,「好聚好散」、「有緣再會,無緣相見也無所謂」絕對是等級最高的其中一種類別。甚至在相較之下,這種愛不到你,祝你幸福的成全心態,不只更貼近人性(不用在新的戀情可能到來時,還要在意對方的感受),同時還非常切合講求環保的時代潮流。

就像是前幾年Givenchy的天堂鳥T恤,你心裏清楚知道你已經不愛它了,它也已經不再適合你了,既然這樣,就選擇寬心放手,把它轉讓給下一個有緣人,你有你的人生我有我的旅程,大家各有各精彩,不需再以朋友之名行糾葛之實,繼續費心戀棧下去。這樣淡然的灑脫心境,正如林嘉欣在《六樓后座》後段緊接著唱的:「莫非分到一吻後,就終生都要記得你」。

相愛之後或許可以成為薄淡如水的點頭之交,但換個名目轉任知己?不如還是禮貌性的說聲:不好意思,我再想想看。

(本文同步發表於 Apple Fashion )

留言

熱門文章